琉球語

最近參加了一個郊遊活動,到城外的城堡參觀.建造城堡的國王喜歡沈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打造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童話城堡,自己反而沒住幾個月就英年早逝.

遊覽車上大多是很年輕的交換學生,我則是因為受到旅遊補助,不來白不來.

本來想在車上閉目補眠的,但隱約聽到走道另一側,一個日本男生,在和他鄰座的同伴講日本的事情:

「…不過我們打招呼跟日語不太一樣,我們有自己的方言,講hai sai…」

眼睛都已闔上的我,瞬間清醒,這不是琉球話嗎?

於是趁他們談話的小空擋,厚臉皮插話.一問才知道,原來男生不但是琉球人,奶奶還是灣生,戰後才遣返到日本.

「我奶奶跟我說,投降前台灣社會是日本人排一等,台灣人二等,先住民三等.一投降台灣人就變一等,日本人變二等這樣.哈哈.」

「不過琉球真的受中國影響很深,我們也有爬竜(ハーリー)和清明(シーミー).我現在在東大念書,總覺得像是到外國,去台灣的時候反而有一種家鄉的感覺.」

他講爬竜和清明時我腦中完全浮不出漢字,他看我困惑的表情還有點意外.大概他以為這兩個字琉球語的唸法跟中文是一樣的.後來他解釋爬竜是划龍舟,清明是到祖先墓前祭拜,我才懂他在講什麼.不過真要比的話,琉球語的清明(シーミー)是比日文的清明(せいめい)和中文相像.

「但琉球話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一樣.像是謝謝,沖繩話(ウチナーグチ)是にふぇーでーびる,可是我們那邊講:たんでぃがーたんでぃ.你知道沖繩很多島,我們宮古島很靠近台灣.」

宮古語和沖繩語彼此據說也難以互通.琉球諸語現在都面臨母語者老化的危機,眼前這位因為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住,聽得懂但不太會講宮古語的年輕人,就像許多聽得懂台語(或其他本土語)但不太會講的台灣人一樣,極有可能成為這個語言的最後一代.

回到家後,跟城堡有關的事情全忘了,只記得琉球的事情.不過從城堡遠眺,景色的確很美.

琉球語教學卡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gfP3smxGg

ち○こ

剛剛在朋友網站,Hiroshi的日文教學看到這篇日文推特

日文有很多身體相關的慣用語,日本小朋友大概小時候的國語課也要學.像這題慣用表現,就要小朋友填寫,要描述一個人頑固不靈,要說哪邊很硬呢?描述一個人絕對不說出秘密,又可以說成哪邊很硬呢?

小朋友全部填:ちんこ

大概會對一半吧.(たぶん、半分は合ってる)

絶対に秘密を守るよ。私はち○こが堅いからね。
我絕對會保守秘密喔,因為我的XX很硬.

喉からち○こ出るほど欲しい
(新的手機),我真的像從喉嚨伸出XX那麼想要.

文化祭の準備にお金がかかりすぎて、ち○こがでてしまった。
準備文化祭花太多錢了,XX都出來了.

答案應該是:
頭が固い:頭很硬,表示死腦筋
口が堅い:嘴巴很硬,表示守口如瓶
口をそろえる:湊齊嘴巴,比喻一口同聲
耳をそろえる:湊齊耳朵,這裡的耳朵是以前的日本貨幣方方正正的,像是一個人的臉,邊緣就叫做耳,引申為張數.所以這個慣用語用在還錢的時候,把錢湊齊一毛不差地還回去.

喉から手が出るほどほしい:像手要從喉嚨出來那麼地想要.

足が出る:腳出來了.這邊的足是錢的代稱,指不夠預算的部分,所以腳出來了,也就是赤字出來的意思.還有一說是來自做和服超出預算,布料沒辦法做全,穿的人腳就露出來了.

以上所有部位皆用ち○こ代替.也是滿有創意的.

蝦密

剛剛在twitter上,看到一個有趣的事情。一個日本人在日本買了一組貼圖,是台灣設計的,上面有「蝦密?」和「好der」,由於實在不知道是甚麼意思,只好問店家自己究竟買了甚麼貼圖。(賣家好像也是日本人,為什麼會賣台灣做的貼圖就不得而知了。)

買家:不好意思,由於google了也不知道甚麼意思,想請教一下。蝦密和好der是甚麼意思呢?

賣家:蝦密是甚麼的意思,好der是OK的意思。(是新的流行語,好像是網路用語)。因為蝦米也是甚麼的意思,我想大概是從蝦密派生過來的。

買家:喔!!謝謝!真是學到了一課。這樣就可以正確地好好使用貼圖了。百忙之中打擾,相當感謝。

賣家:沒有沒有,我應該趕快把翻譯附上去的。現在正在製作表格,感謝你讓我注意到這件事。雖然可以猜的漢字很多,但是蝦密實在是完全看不懂。去查台灣的翻譯網站出來的也只是蝦子的秘密。

買家:我也查到一堆蝦子秘密、蝦子的秘密。

(A:すみません。ぐぐっても判らなかなったので教えてください。「蝦密?」と「好der」はどういう意味なんでしょうか?
B:蝦密は「何?」、好derは「OK」(新しいスラング的な言葉で、ネット用語みたいです)だそうです。
蝦密は調べてもぜんぜん出てこないですよね。「蝦米」も「何?」という意味らしいので、そこからの派生語?なのかなあと思っています。
A:おぉーー!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勉強になりました。これで意味を間違えずにがっつりスタンプを使えます。
お忙しい中、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いえいえ、こちらこそもっと早く訳を載せれば良かったと、今リスト製作中ヾ(-ω-)ノ゛気付かせ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推測できる漢字も多いのに蝦密はほんとさっぱり分からないですよね。台湾の翻訳サイトで調べても「えび秘密」って出てきました。
A:私も「えび秘密」「えびの秘密」はいっぱい見ました)

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

最近有一句日本話是這麼說的:

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

中文翻成: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

本人最喜歡逃避了,看到這句話有點不是滋味,有用就有用,幹嘛還要說我可恥,真討厭。查了一下才發現,原句是從匈牙利語諺語翻過去的。

Szégyen a futás, de hasznos.

匈牙利語的定冠詞用a,名詞若是母音開始,變成az。
fut是跑步的意思,名詞化變成futás。
használ是使用的動詞,形容詞hasznos變成好用的,有用的。
de是但是,szégyen是恥辱,像是他是家庭的恥辱就是:

Ő a család szégyene.

根據匈英詞典Angol Nagyszótár Akadémiai裡面對這條諺語的解說:

He who fights and runs away may live to fight another day, discretion is the better part of valour.
有點保留實力,以後再戰,謹慎才是真勇者的味道。

如果google的話,可以看到這句諺語的不同變體:
Nem szégyen a futás, hanem hasznos!
逃跑並不可恥,反而有效!
A futás hasznos és nem szégyen.
逃跑不僅有效,而且不可恥。
Nem szégyen a futás, sőt hasznos
逃避不可恥,事實上挺管用的。

看來好像和字典的意思一樣,取其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的意思。

當然這幾句也有可能是故意把原來諺語講相反以增添趣味,所以逃避到底可不可恥實在是很難講。
(我也懶得問我的匈牙利朋友,又一本人逃避懶惰的明證)。

不過無論可不可恥,逃避顯然挺有用的,而且有時為了保全自己,更是必須的。

日本古文和漢文

多年前我還在大學念書時,曾在台北車站附近的一家補習班學過短暫的古典日語。授課的是一位相當年邁,生於大正時代不知道幾年的老師。每次周日上課老師都穿著睡袍,縮成一團地踱步走進課堂,和大家鞠躬,印象中幾個跟隨老老師很久的資深學長姐也會站起來跟老師鞠躬。

老老師編了一本古典日語解讀法,教大家怎麼看日本古文,和用日文念漢文。日本人高中是要學類似我們文言文的東西,但畢竟漢文和日語是兩個不同語系的語言,日本人發展了一套直接解讀漢文的方法,在字下面打勾勾,把字的順序調成正常日語的語順。

像是春眠不覺曉,日文的覺因為是動詞要放在後面,整句變成

春眠暁を覚えず(ず=不)

因為不覺曉的順序在日語便成曉覺不,所以曉字和不字下面打一個レ点,表示先跳過不念,然後再依序往回念。日本高中生一開始要學漢文要先搞清楚順序是甚麼。

台灣人學這個感覺有點脫褲子放屁,可是用日語念漢詩有一種俳句感,覺得就這麼一句,沒頭沒尾的實在很有意境。

春眠暁を覚えず。

是不是有一種坐在和室內,端著一碗抹茶,望向緣廊外櫻花繽紛的意境呢?

比起漢文是學好玩的,日古文就真的很麻煩了。日文自己古文的動詞變化,比現在的五段變化、上一段下一段甚麼的複雜不少,老老師會不厭其煩的像留聲機一樣一直重覆,期勉大家能夠像他一樣記的這麼熟。

我則是從來沒記起來過。

最有趣的是每次講到甚麼東西剛好勾起老老師小時候的回憶,就會一首接著一首唱起日文兒歌,再把歌詞寫在黑板上。

又例如例句講到赤壁賦時,老老師也要趁機請他二二八時期的老朋友,先總統蔣公出場一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多麼好的文章!斗牛不是斗大的牛,蔣介石不一定看得懂,他文章都別人幫他寫的。"

今天偶然想起這家補習班,想想今年老老師大概快破百歲了,上網一查才發現去年老老師因為跌跤後微恙,已經沒有在教了。

大學時代畢竟清閒許多,可以學這些對事業無用之學問。如今無論自己是不是在乎,凡事都難免會想想做這個對事業有沒有幫助,實在是很佩服當年肯學無用之學的自己。

「同學你為什麼不多念點paper,或是教科書呢?」
「可是這樣就不會念一句很有意境的,春眠暁を覚えず。」

00年前の古代文字

一篇有趣的twitter
<800年前の古代文字で学級日誌を書きましたが、解読されてしまったので、5200年前の古代文字で書きました。>
(用八百年前的古代文字寫教室日誌,不過因為被解讀出來了,只好再用5200年前的古代文字寫。)

前面用的是漢字傳來前,日本固有神代文字之一的ヲシテ字寫的。後面大概就是埃及不知到哪一時期的文字了。底下還有網友推文自己用蘇美文字寫的聯絡簿,現代老師真的太辛苦了,不過改個聯絡簿而已。只是這位老師也很棒,對著字母表把它解讀出來。

新垣親雲上結衣

一直對琉球很有興趣,這麼近的地方卻抽不出時間造訪,實在可惜。查了點資料,除了發現新垣結衣是沖繩人以外,還發現了琉球人以前的姓名事實上很有特色。像新垣就是個琉球姓,琉球王國時期的武術家新垣世璋就是姓新垣。

不過琉球人的命名沒那麼簡單。

以前琉球士族有和名和唐名。唐名的名字就跟漢人名字的樣子差不多,而和名分成三個部分:家名、称号和名乗。新垣是家名,世璋是名乘,而稱號是琉球士族的位階,像是新垣世璋的位階就是:親雲上。因此他完整的和名會變成:新垣親雲上世璋。

新垣親雲上結衣,感覺就很有古風。

根據琉球王國時代所編的族譜大全:氏集(うじしゅう),新垣這個家名可以查到好幾筆族譜,分別是那霸系家譜的數筆和久米系家譜的一筆:林氏新垣通事親雲上。

那霸系和久米系大不同,因為久米系的人基本上屬於閩人三十六姓,是明朝移民到琉球的華人。

琉球史書中山世譜記載:「(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太祖……更賜閩人三十六姓」

這些華人會漢語,負責琉球和中國間的一些通譯事務,這也似乎能解釋新垣通事親雲上這個姓裡面為什麼會有通事兩個字。

所以新垣親雲上結衣是華人後裔嗎?如果是新垣通事親雲上結衣就是姓林的後裔了,但如果不是新垣通事親雲上這一派的就應該是琉球本地人。

記得小時候讀課本有個印象,就是琉球人搭船不知怎的常常會漂到台灣。新垣通事親雲上結衣她曾曾祖父怎麼就沒漂來呢。

前面講的新垣世璋是琉球王國時期的武術大師,專長「那霸手」。

琉球王國時代,琉球人把自己固有的武術叫做「手」,把從中國傳來的武術統稱為「唐手」,用琉球話念是トーディー(toodii),這和日文唐手的音とうで(toode)讀起來很像。那霸手就是唐手的一支。琉球國被併吞後,日本人用訓讀念「唐」,不念too改念成kara,因此唐手就變成了karate。又kara也是「空」的訓讀音,「唐手」就變成「空手」了,這也就是小蘭姐姐最會的空手道。至於為什麼唐手會寫成空手還是眾說紛紜。

但是唐為什麼會念kara呢?根據廣辭苑,kara在國家表稱上,共可以寫成三個漢字:「唐」、「韓」、「漢」。廣辭苑也說了,kara不但是古代中國的代稱,也是韓國的代稱,後來根本是外國的代稱。堂堂大唐突然念成kara實在有點奇怪,而且一個名字又可以是韓國又可以是中國,有點沒原則。

不過這也沒有甚麼好奇怪的,常言道:台灣是個國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或許在古代日本人的心目中,中國是個國家,他的名字叫韓國。

應該不是這樣的。

事實上kara本來僅指韓國古代的某一小國:「伽羅」。而伽羅念成kara就比較合理了。根據維基百科記載,伽羅(가라)事實上就是伽倻(가야),在三國時代夾在新羅和百濟的中間的城邦王國(有好幾個),後來慢慢被新羅吸收不見了,不過名字留了下來。一開始日本用伽羅指韓半島那塊,後來乾脆指整個中國,甚至外國。

但是如果我們查漢字源,會發現唐除了kara這個訓讀音以外,還有另一個音,叫もろこし(morokoshi)。這又是怎麼回事?一個漢字竟然可以念成這麼長顯然有點詭異。廣辭苑提供了解答,morokoshi原來的漢字寫的是「諸越」。會日文的人很快就會知道,「諸」本來就念moro,「越」則念koshi。諸越本來指的是浙江一帶,也就是「越地的諸國」,簡稱諸越。

總之後來諸越代稱成整個中國,漢字也就寫成唐了。但是morokoshi還有另一個意思。廣辭苑記載,morokoshi不但可以寫成「唐」、「唐土」,還可以寫成「唐黍」。

因為現在的日文動植物喜歡用片假名寫,因此會寫成モロコシ。モロコシ何許植物?高粱也。

原來在古代日本人的心目中,中國=高粱。

不過我想大概是因為高粱從中國來,就把高粱稱之為中國(morokoshi)了。

十六世紀歐洲人把玉米帶來日本,在日本人眼中看起來,玉米長得和之前中國來的高粱很像,因此便稱它為「進口高粱」。唐在那時候的日文除了中國以外,也有著外國、進口的意味,因此進口高粱就變成了「唐morokoshi」,念成toomorokoshi。但這發生了個問題。Morokoshi本來就寫成唐黍,too又是唐,會變成「唐唐黍」,有點智障。不過morokoshi除了唐黍以外也可以寫成「蜀黍」,這樣toomorokoshi就可以寫成「唐蜀黍」了,這似乎提升了智商。不過這樣寫會讓人困惑唐蜀黍(toomorokoshi)、唐黍(morokoshi)、蜀黍(morokoshi)到底差在哪裡,因此日本人用了玉米另外一種講法:玉黍(tamakibi)的玉來取代唐,便成了:

玉蜀黍。

時至今日,日本人考漢字檢定仍要記得玉蜀黍要念成toomorokoshi,而它的意思可以是進口高粱,但遙遠的意思也可以是中國‧中國。

從新垣結衣可以講到玉蜀黍,也是滿神奇的。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琉球家譜目録データベース
新漢語林
広辞苑
語源由来辞典
学研全訳古語辞典
(古代朝鮮半島の西南端にあった「伽羅(から)」国を朝鮮の総称として用いたことに始まる。奈良時代には朝鮮を表したが、平安時代以降は、主に中国を表すようになった。)

日本的檢定考

台灣人很喜歡考試,可是和日本比起來,那真的是還好。
在日本逛書店都有一大區檢定書籍,漢字檢定就算了,還有甚麼江戶歷史檢定,真的很有趣。

最近發現一個人叫鈴木秀明寫的部落格,東京大學理學部高材生,閒暇無事喜歡考試消遣,2017年幾乎天天考試,甚麼記帳士無線電乃至心電圖無所不考,世界上真的是甚麼人都有。鈴木先生本人的確是個奇觀,不過日本有那麼多考試讓他考也真是個奇國。

鈴木先生雖然號稱檢定達人,可是也不是每個檢定都能順利通過,像是北海道食物達人檢定就沒有通過。不過應該沒有像英檢沒過不能畢業那樣那麼嚴重。

只是這幾種考試是怎麼回事?

紅茶検定
日本四柱推命能力検定
甲賀流忍者検定

掃除能力検定
進撃の巨人検定

?????

查了一下,掃除能力検定是很認真地在考察掃除能力,一點都不馬虎,還有辦講習課程,告訴你掃除的一些眉角,真的是很認真在對待掃除這件事。

聽說政大廢除英語檢定門檻了。有人覺得英語那麼重要,廢除檢定門檻會讓學生不學英語。

掃除難道不重要嗎?不如我們引進掃除能力檢定吧。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