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師大廖柏森所編篡的英中筆譯,最近該團隊出了一本中英筆譯的課本.這本書是教科書,所以並不是像村上春樹寫的翻譯夜話那般可以斜躺在沙發上讀.
你買了這本書,可能如我,幾天都沒動它.某天你偶然看到它,隨手翻開,卻發現這不是本翻兩頁就能解決的書.
你回書房,把房門關起,將家人看韓劇的聲音擋掉,坐在書桌前,把剛剛泡好咖啡放在桌上.
你調整椅子的高度,從第一頁開始看.你想起自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看書不從第一頁開始看了,至少略過冗長的序和作者群介紹.
不過這本書你會這麼做.然後你發現,這本中英筆譯,書中的英文寫得好,中文也寫得好.
書中先比較中英文的句構差異,用大量的例句探討各種不同的中譯英技巧(增譯、減譯、長句重組…).例句不限今日,甚至包括紅樓夢、論語等內容,包羅萬象.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要怎麼翻?戰戰兢兢要怎麼翻?我們一般百姓通常不會就裝作沒這回事,不過翻譯我們尊敬的習大大演講的外國翻譯,就要時常面對連珠炮似的四字成語.
一本語言相關的書最重要的就是真實例句和解說,而本書一沿前書傳統,花相當大的篇幅告訴讀者為什麼一句話要這麼翻.
本書最後針對四種常見的翻譯文體逐一詳解:影視、新聞、餐旅和文學性的散文各有特點.天災和小吃為台灣兩大特色,來台灣旅行沒吃過小吃,沒感受過地震,這趟就不算圓滿.書中也有相關文章的範文英譯.
雖然這本中英筆譯針對的讀者是翻譯系所的學生,但是因為書中有大量中英例文,一般學習語言的讀者也能從中學到許多,知道中文這樣講,原來英文要那樣說.當然如果你是有志翻譯的人,這本書的幫助又更大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