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

看到李家同教授批評台灣學生無國際觀。對某些人來說,國際觀就像白皮膚,金頭髮,是台灣人怎麼樣都很難擁有,但是老外不少是一生下來就有的東西。

我講的老外,自然是歐美人,這個美,還不含美洲原住民和非裔黑人呢,中文真是博大精深,短短兩個字可以這麼精確。

不過講到李教授念茲在茲的國際觀,我想我必須承認:我也沒有國際觀。

我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怎麼有”國際觀”?

事實上人是很難有國際觀的。你可能在德國念書,浸淫過德國觀;住過瑞典,有一點瑞典觀,去了好幾次波蘭,大概了解波蘭人怎麼看事情,然後日積月累,有的也只不過是歐洲觀。

那印度、阿拉伯、非洲、東南亞呢?這幾個地方裡面的變異程度不亞於整個歐洲。隨便講個非洲國家名稱,又有多少人可以馬上講出是在非洲大陸的哪個位置(我承認我無法)?”國際觀”反應的往往是文化霸權的現實,西化的程度,如果沾沾自喜,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出一種,動不動批評別人不知道希特勒是哪國人,自己答案還講錯的窘境。

若又以為地圖上一種顏色,國家裡的居民就一種想法,恐怕就如同把誰誰誰是哪國人背到琅琅上口一樣,把世界想的太簡單了。

有對移民抱持歡迎,下班還去教移民德語的德國人,也有覺得所有敘利亞難民都應該送回敘利亞的德國人,而兩者都還可以是德國大學的教職人員。有對瑞典國民教育十分驕傲,就像X本基金會那般驕傲的瑞典人,也有對瑞典教育十分懷疑,覺得這種一直簡化的教育教出了一堆文盲的瑞典人。

與其強調國際觀,不如多點在地觀。出國念書,德國人不會問你希特勒哪國出生的,可是他會想多知道一些台灣的事情。許多歐洲人覺得東亞就一坨,有個中國和日本,中國有霾害,日本有神奇寶貝,其他的國家不知道在做甚麼。你若可以講一些歐洲人平常沒聽過的,人家會覺得很新鮮,自己也可以因而交到許多朋友。

但是很在意誰誰誰是哪國人,還到處問人,可能會被討厭喔。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