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函詢問

本人在服務的協會網站看到網友來函詢問。
論文discussion生不出來沒關係,但一定要盡棉薄之力服務台灣鄉親;就像在台灣,醫生可以不上廁所,但病人不能沒有健康。

網友詢問:

“最近小妹我有個疑問 想請問大家
就是我現在正在學兩個外語 義語和日語
(但喜歡程度義語>>日語 都學兩年,後者半年沒碰)
全部的人都叫我趕快把日文學好
但是我自己心裡很放不下義文啊啊啊
我覺得學語言如果只是因為″″需要”對我來說很沒動機。"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也很常見的問題。

這就像,有兩個人在追我,我喜歡文哲遠大於聖文,大家都說聖文家裡有兩下子,嫁過去一生無虞,每天的工作就是喝下午茶和檢查存摺。可是心裡還是放不下那個文哲,人不但聰明還會騎腳踏車。是不是很難抉擇呢?我名子隨便舉的,您別在意。

常言道,治大國如烹小鮮,學語言如養小王。同時學兩個語言又不會犯重婚罪,何懼之有?養就對了。為什麼?因為一個有錢一個帥,當然都要啊。我是指語言,別誤會了。

想當年吾友,泰瑞謝可是小三(也就是語言)養到天邊,沒有人搞得清楚他同時在學幾種。

理論上,如果您是以泰瑞謝推廣的習得方法學習,學幾種應該都不是問題。但您有考試期限限制,又可能是以比較傳統的方法學習,在沒有經驗的狀況下很容易感到挫折。

第一、語言不能太像。就如同若是兩個小王小三長得太像,會不小心叫錯名子露餡一樣。因此盡量不要同語支裡面,兩個語言同時學:如波蘭語和捷克語;瑞典語和挪威語。初嘗此道者也最好避開具有類似正書法的語言。像是匈牙利語和波蘭語都用拉丁字母表記,但匈牙利的s要發類似波蘭的sz,但波蘭的s匈牙利卻要寫成sz。我個人是還好,但看過不少人會因為這種表記方式而搞混。

最好的方法是把一種語言養到B2甚至C1,再學下一個同語支的。同個語支一次全吃很容易噎到。

第二、主力語言通常只會有一種。雖然語言投入的時間很重要,但個別語言投入的百分比也很重要。在考試、演講、去那個國家念書,或嫁到那個國家以前,該語言在日常生活的比重最好拉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務必讓身心靈都充滿該語言。

假設您要去日本交換,在去之前的一個月,最好百分之八十的語言學習時間都給日文:廣播聽日文、報紙看日文、連續劇看日劇,最後連作夢都是日語。

最後,您一定會遇到有好事者,尤其是長輩問您,為什麼不學好一種再學下一種呢?通常會問這樣問題的人多半很關心您,也多半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和經驗。

就像女生買鞋子,大家通常不會問:為什麼不穿壞一雙再買下一雙呢?可是學語言的常常要回答這種問題。殊不知語言如鞋子,有了一雙還想買下一雙,路過某家店又看到另一雙怎麼孤單地站在店家架上。

遇到這樣誠懇卻又不解風情的長輩,您就嫣然一笑跟他說:"學好一種?語言是學不完的。語言永遠沒有學好的那一天。"

真的,語言永遠沒有學好的那一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