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搬家到一處較小的地方,書籍集中起來更顯得擁擠,便想起日前看到的一本書:<地板會被書壓垮嗎>。
這本<本で床は抜けるのか>原本是網路上的連載,後來集結成冊出版。書如其名,大抵圍繞在藏書和地板負重之間的故事,像是木造房子不堪負荷,書海從四面八方傾瀉,將主人淹沒。
看到那本書後我連著幾天做著類似的夢。
隨著學習的語言不斷增多,買書的守備範圍也不斷增大。也因為學單字最好的方法是看書,因此在年輕時,即便還在一竅不通階段,我也會買一些書來當作單字書備用,待有朝一日能夠派上用場。我學法文之初便買了本<蒙田隨筆集>放在書桌前供著,每天翻幾頁就知道自己法語還很菜,如此砥礪自己學好法文。後來德語、日語、韓語,甚至俄語也靠著看書學到一定量的單字。其他像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風之影系列小說也幫助不少。不過這有一個副作用,就是為了讀原文的時候能夠更順暢,有時會先買中文或英文譯本,看完之後再看原文。等到原文看完之後,在要學下一個語言時,想說劇情熟,又再買一次新語言版本的。像是<挪威的森林>,我就看了中文、日文、德文,還買了韓文譯本,倒不是多喜歡這本小說,而是因為熟悉劇情,看起來比較不累。
但在搬家整理的時候,很明顯有許多書完全不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像是敘利亞出版的全彩可蘭經,幾本冰島語偵探小說,一本喬治亞語小說和整套的土耳其文帕慕克(Orhan Pamuk)。這些書光是存在就讓人感到沮喪,而且還很占空間。還有到處拿的可蘭經、聖經,這種書跟佛經一樣,雖然是免費的,但都不敢亂扔。
後來我改看電子書。電子書比ipad不刺眼,字可以放大不說,有些還支援字典,一按單字就跳出解釋,效率倍增。但是電子書畢竟還是沒有實體書拿在手上的存在感,看完總有一種”啊?結束囉?”的突兀,遠不及一本書慢慢翻完的成就感。
之前很流行一句話,叫作多會一個語言就多一扇窗。但實際上是多會一個語言就會多一堆書,堆起來把窗戶遮住,這是學語言之初沒料到的後遺症。
(圖為拉脫維亞某俄語舊書店)
發表迴響